查看原文
其他

乐平:小城大戏

周建红 当代江西 2024-01-05

这里的老百姓看戏、懂戏、爱戏、唱戏,坊间流传着“三天不看戏、肚子就胀气,十天不看戏、干活没力气,一个月不看戏、见谁都有气”的俚语,便是人们喜爱赣剧的真实写照。


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赣剧)之乡”“中国古戏台之乡”,古戏台营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古戏台讲堂荣获中宣部“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因为赣剧和古戏台,乐平收获了不少荣誉。

作为戏曲、戏台富集地,赣北小城乐平如何唱响大戏?

乐平城区老北街历史文化街区古戏台演出赣剧。汪和云/摄

暖阳的午后,走进被誉为“赣剧之父”的石凌鹤的故里——乐平市后港镇大田村,古戏台造型门楼、赣剧广场上的石凌鹤巨幅雕像、居民房墙上巨幅的赣剧剧照、古朴整洁的村道,穿梭在这个赣剧文化精品村内,仿佛让人置身梨园,赣剧唱腔萦绕耳旁。

赣剧,起源于赣东北,江西省地方传统戏剧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世纪50年代末,赣剧在庐山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受到好评,周恩来总理作了“美、秀、娇、甜”的评价。

“一曲赣剧源远流长,一声高腔情牵人心。” 地处赣东北的乐平市是赣剧文化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赣剧文化群众基础和浓厚氛围。

自元末明初的弋阳腔开始,到后来混合着乐平方言和民间音乐的乐平腔,再到如今的高腔,乐平始终是赣剧的起兴勃发地。

这里的老百姓看戏、懂戏、爱戏、唱戏,坊间流传着“三天不看戏、肚子就胀气,十天不看戏、干活没力气,一个月不看戏、见谁都有气”的俚语,便是人们喜爱赣剧的真实写照。

每到村庄喜庆大事开台演戏时,随着戏台上铿锵锣鼓响起,整个村都沸腾起来,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奔走相告:“去看戏喽!”此时的戏台前,早已人山人海,人们翘首张望,神情专注,不时随着剧情而变换表情。

凡上了点年纪的人无不谙熟剧情,唱做念打,心中有度,不失时机进行讲解,村民看得如痴如醉。

而在城区,每每市政广场或老北街的古戏台上有赣剧公益演出,观众也是里外三层,火爆异常。

古戏台讲堂在接渡镇杨子安古戏台举行。

因此,乐平古戏台自古被称为“父老开心地,乡村体面场”,伴随着赣剧的繁衍,几乎村村有古戏台。

目前全市境内保存有风格迥异的各类古戏台458座,是全国古戏台保存最多最为完好的县(市)。

乐平戏台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也很丰富。有祠堂台、万年台、庙宇台、会馆台、家庭台等,建筑年代从明末清初至当代。

但不管是哪种戏台都是正面牌楼式、上方有极挺拔的飞檐翘角、天棚是华丽的藻井、主要木件上都有精美浮雕,融建筑、工艺、雕刻、美术和文学于一体,是珍贵的民族古建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文化和观赏价值。

“与其他地方不同,乐平的古戏台设计之巧妙、结构之别致、雕塑之精美、布局之精妙,更具宗族化,兼具功能性与艺术性,让人震撼和欣喜。”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中心副总工肖金亮对乐平古戏台赞不绝口。

车溪敦本堂戏台。

“好听,赣剧非常好听,非常棒!”2023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一场“看非遗 迎瓷博”的乐平赣剧专场演出在景德镇非遗馆举行,参加瓷博会的国外展商、艺术家等上百名国外友人看后直呼过瘾。

近年来,乐平市高度重视以赣剧和古戏台文化为代表的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提出重点打造“赣剧、古戏台、南窑”三张文化名片,并将赣剧复兴工作作为“十四五”期间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任务。

围绕抢救一批濒危剧目、整理一批赣剧文献、推出一批赣剧精品、培养一批赣剧专才、认定一批传承基地、开展一批惠民活动的“六个一”目标,乐平市在赣剧艺术传承、体制机制改革、艺术人才培养、服务能力提升上加大投入,先后组织复排《江边会友》等赣剧高腔经典剧目,创排了大型原创赣剧《瓷心》,推进赣剧进校园、进乡村,还专门建设“赣剧主题”广场、“中国古戏台博物馆”等,向大众普及赣剧和古戏台文化,讲好赣剧文化故事。

在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洪岩仙境建成首个水上古戏台,开设赣剧体验和研学活动,并将传统赣剧元素和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编排了一套赣剧韵律操在全市各中小学推广,进一步保护传承赣剧文化。

同时,乐平还积极推进文化“请进来、走出去”, 两年一届的“乐平古戏台文化传承人与学者对话”等重要活动,让国内外友人近距离欣赏到精彩的赣剧演出。先后参加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展演和省文旅厅(潮州)、景德镇市(杭州)文旅宣传招商会,使得赣剧成为景德镇继陶瓷、茶之后的又一文化名片,被称为“一瓷一茶一戏”。

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中国非遗馆内,矗立着一座由乐平捐建的乐平古戏台。乐平古戏台营造技艺以“建筑奇巧复杂、装饰豪华艳丽”而著称,全市目前仍有3万多名工匠专注这一技艺。

今年6月,乐平古戏台文化发展商会会长齐海林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戏台营造技艺”传承人和“中国工匠师传承守护人”的身份应邀参加在泰国举行的2023“一带一路”东盟工商领袖峰会,受到泰国政要接见并被授予“泰国国王勋章”“中泰友好使者”荣誉,进一步提升了乐平“中国古戏台之乡”“赣剧之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赣剧故里——大田村。汪和云摄

“这个水上古戏台太漂亮啦!这次来洪岩玩是来对了!”来自浙江的游客余先生观赏着亚洲最大水上古戏台上的赣剧表演,非常开心。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在洪岩水上古戏台,每日上演的戏剧表演活动,以及古戏台烟火秀,给洪岩景区带来不少活力和人气。

乐平市充分利用赣剧和古戏台文化根基,打好“古戏台旅游”“古戏台讲堂”“乐赣轻骑兵”赣剧和古戏台文化牌,不断拓展这一特色文化影响力。

遍布城乡、风格各异、雕镂精细、气势恢宏的古戏台,本身就是罕见的文化旅游资源。

乐平市充分整合古戏台资源,优化线路,依托镇桥国宝级浒崦名分堂双面戏楼、建筑年代最早的涌山昭穆堂以及车溪敦本堂、坑口横路万年台等打造古戏台文化旅游线路,尤其是在洪岩景区建设占地面积1.05万平米的水上古戏台。

洪岩景区水上古戏台。

该戏台涵盖古戏台、观戏楼、牌楼等建筑,整个建筑雕镂精致、美轮美奂,木梁柱、门牌匾等布满各种雕刻的戏曲和人文故事,把建筑、雕刻、工艺、戏剧、美术和文学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是由当地数百名能工巧匠历时3年多时间手工雕刻而成。

一经建成,便给洪岩景区带来流量和人气,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吸引了11.5万人次观光打卡。

依托专业赣剧团队组建“乐赣轻骑兵”文艺志愿服务队,开展惠民演出活动。“我们利用休息时间,开展赣剧进农村、进社区、进景区等多种服务活动,每年乡村惠民演出400多场,在市区设立赣剧示范点、赣剧之角,定期培训戏迷,延伸志愿者队伍。每年春节、五一、国庆等重要节庆日,我们都会开展专场演出,每场线上线下观众超过40万。”“乐赣轻骑兵”文艺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程慧对记者说。

志愿服务队还将赣剧的触角伸向校园,在全市中小学开设兴趣班,一批赣剧课本剧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其中《揠苗助长》《荷花与荷叶》均获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和全省小梅花大赛一等奖……四年来,服务活动超千场,服务对象人数超60万。

“入耳务须平气听,当场顿觉笑颜开”。依托遍布城乡的458座古戏台,结合当地的洪马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乐平市以“台上讲身边事、台下解百姓忧、台外树文明风”为主题,结合各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造“古戏台讲堂”理论宣讲品牌,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理论宣讲活动,打通了理论进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古戏台讲堂”已示范宣讲20多场,直接受众达1万余人。分众宣讲100余场,覆盖群众达5余万人次。“古戏台讲堂”成为乐平提振思想、培育精神、传播文明、引领风尚的连心台。

赣剧和古戏台文化的蓬勃兴起,不仅带火了古戏台营造技艺,还推动了乐平古建修复产业的发展壮大。源远流长的古戏台文化,精美繁杂的建筑工艺,让乐平民间孕育出大批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

目前,乐平市有大小各类古建修复公司40余家,古戏台营造技艺传承人有48人,拥有“乐平古建商会”和“乐平古戏台文化发展商会”两大古建商会,从业人员3万余人,古建修制技艺在全国首屈一指,业务遍布全国各地,每年营业额达40亿元。

古戏台营造技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后继有人,更成为助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金钥匙”。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玉山:小香榧如何成“香产业”
纸伞话“春秋”
“云端小水”变形记
品读《白鹿洞赋》的古与今
与英雄城一起奔跑
笛声吹进山乡课堂
最美乡村来了一群自然教育师
韩愈的袁州缘
进博会里的全球化
被“全网最低价”围困的“双十一”
读懂书院里的江西

婺源:绿水青山日子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